极品飞车15变速2汉化补丁是一款竞速赛车游戏,玩家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动力和速度,这将基本的赛车模式提升为赛车手与对手甚至赛道之间力量的碰撞。游戏还革新了联网功能,让你能够与朋友进行史诗般的对决,并通过比较玩家数据建立一个终极地下赛车网络。如果你感兴趣,快来下载体验吧!
本人以LFS进入SIM race界,后接触RF与RBR,对于模拟游戏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首先呢,我还是简单的在画面上做一些评价,画面本身还是相当令人满意,光影等都比较适中,既不过分绚丽也不过分单调,虽然没有宣传图中那么惊人,但是也足够满意了。
但优化确实不算好,5200+配4850,XP系统,单人比赛在不开启AA的情况下,其他全高,可以在40帧左右。一旦有AI,帧数立刻狂降到20至25,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如何调画质,帧数差别都不大,应该是对于CPU的要求了,或许换成好些的CPU就能稳定在30以上了。
接下来就说重中之重——物理系统!
首先说力回馈,这代的力回馈完全就是个坑爹货色!强力吐槽!我的盘子是G25,游戏中用G25的默认设定,力回馈开大了,完全扭不动,而且重心弹力无法关闭。开小了,只剩下中心弹力,各种回馈也完全感觉模糊。跑直线的时候居然完全没力,稍微动一动就又突然一阵大力传来狂抖一气,转向时候依旧,力量总是突然之间传来又突然之间消失,充满着各种莫名其妙的抖动。用通用方向盘设置,力回馈更坑爹,充满了各种莫名其妙的震动。不管是LFS也好,RF也好,RBR也好,尘埃2也好,甚至前作换挡1,力回馈也比换挡2好的多得多。
其次说最关心的轮胎物理,轮胎物理相比换挡1有明显进步,而且有了轮胎损耗,但胎温升高后造成的抓地力变化并不明显,甚至几乎感觉不到,这个也可能和初期是街车有关,可能后期更换了热熔胎之后会明显一些。轮胎的弹性感受,相比LFS稍硬一些,相比RF又稍软,滑动程度也是介于LFS和RF之间,我没玩过GTR系列,所以无法与GTR系列比较,希望玩过的玩家可以进行比较。但虽然相比前作轮胎的弹性更好,相对更真实,但却和力回馈如出一辙,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抖动和弹跳,包括抓地力的突然消失和突然增大,缺乏一个线性的过度,轮胎的整体感受比较生硬。而且在不同方向的受力上,也相比真实情况有所夸张,某些状态,例如半滑不滑的时候,轮胎的受力会出现一些偏差感。可能力回馈的不合理抖动也与此有关。
接下来说悬挂,不知道本作的悬挂是否支持不同悬挂结构,还是和RF一样只支持双A悬挂,不过从驾驶感受来看,应该是支持不同结构的。悬挂对于颠簸,弹跳等的反应相当不错,力度,弹力都很好,这点比RF和LFS都好,这个应该是新的物理引擎带来的惊喜。但在车辆过弯状态下的反应却又不尽如人意了,车身倾侧并不明显,悬挂有些偏生硬,这点上和LFS就远远不能比了。暂时开的比赛还比较少,只能得出这些结论,或许开的多了以后会有不同感受也说不定。
再说说碰撞,碰撞物理也令人惊喜,甚至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车身金属的变形与弹性造成的效果,相比LFS的一碰就飞简直好的太多太多了。而RF的碰撞物理,相比换挡2最缺乏的就是这个碰撞中的弹性感受。
最后说一下引擎,引擎的效果似乎相比真车略微强劲一些,缺点也是不够线性,就连Civic的引擎都甚至让人以为装了涡轮一样。不过扭力和马力的变化却很清晰和明显,控制好转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引擎输出强大的扭力让轮胎好好的抓住地面。估计引擎物理的这种特性也是在开发时所作的一种妥协,为了让扭力和马力的变化更明显清晰所以略微放弃了一些线性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于换挡2的第一感受,有些东西可能会有错误,以后慢慢玩慢慢发掘,谢谢大家观看!
过弯基本技巧:
1.当地上指引线绿色时,按住油门加速。
2.当地上指引线变黄色时,松开油门同时搬方向盘。
3.当地上指引线变红色时,踩刹车,直到红色线变黄色时松刹车,踩油门...依次循环(过弯)
以上只是基本技巧,还有许多衍生的技巧,电脑的指引线只是大致准确,实战时也不要那么死板,根据情况自己调整(一般是高手阶段)
众所周知,这一代设有车辆等级。
性能0~499为D级车辆
性能500~999为C级车辆
性能1000~1499为B级车辆
性能1499以上为A级车辆
许多人买了新车后都喜欢马上开始改装升级,想办法把车辆性能改满。
他们认为车辆性能越强就越容易获胜,其实早已上了EA的圈套。
因为这一代你的车辆越强,对手车辆也就越强。
比如Retro赛事,你用A级车比赛,对手也是A级车。你用D级车,对手也是D级车。而且等级越高,获胜难度越大。
因此,最佳的改装方法是只将车辆升级到每个级别的上限。
比如要参加Modern C比赛,应设法将性能升级到999(或接近999)。因为如超过999的话,就成B级车了,无法参加C级比赛。如远低于999的话,性能不如对手,比赛时很吃亏。
如要参加没有级别限制的比赛,车辆级别一般越低越好。因为等级越高,对手就越强,获胜难度就越大。比如参加Retro比赛,使用性能为D级499的车辆最佳。(最后一场和职业车手Mcnamara的比赛比较特殊,建议使用B级1499左右的车辆)
胎压
内中温度差>中外温度差=减小胎压。内中温度差<中外温度差=增加胎压
(保持为10°的温度差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状态)
刹车平衡
转向不足=刹车比向后调节
转向过度=刹车比向前调节
刹车压力
刹车响应不灵敏=调高刹车压力
刹车容易抱死=调低刹车压力
转向锁定
赛道中慢速弯角较多(如街道赛)并且出现转向不足、转向不灵敏=调高转向锁定
赛道中高速弯角较多(如蒙扎)并且出现转向过度、弯中不稳定=调低转向锁定
外倾角
内侧胎温 - 外侧胎温 <10°C 增加外倾角角度
内侧胎温 - 外侧胎温 >10°C 减小外倾角角度
(保持为10°的温度差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状态)
前轮束角
转向沉重、困难=增加角度
直线缺乏稳定性=减小角度
后轮束角
试图获得更高的极速=减小角度
在直道上尾部不稳定=增加角度
后倾角
转向偏软,过于灵敏,不平滑/不能给予不够的回馈/赛车容易转向不足=增加主销后倾角
转向不灵敏/赛车在高速变线时不稳定=减小主销后倾角
车高调节
高的车身有更好的通过性
低的车身有更好的稳定性
加速锁
差速锁在0%空油门转向过度-明显
全油门转向过度-无
差速锁在100%空油门转向过度-无
全油门转向过度-明显
有良好的动力输出,但加速时会出现转向不足的状况=减小差速锁
出弯时赛车缺乏动力=增加差速锁
制动锁
刹车平稳,但抬起制动踏板时出现转向不足=减小差速锁
刹车不稳,抬起制动踏板出现转向过度=增加差速锁
预载
响应刹车和加速状态过于敏感=减小预载
响应刹车和加速状态不够敏感=增加预载
空气动力
赛车在中高速弯转向不足=提高前定风翼角度或降低尾翼角度,然后通过调高后侧的 底盘高度来改变一下底盘倾斜角度
前定风翼可调系数非常低!一般在调整中!普片为了判定赛道类型!超高速类型赛道则一般需要较小的前定风系数,而中低速赛道前定风翼系
数则需要很大
防倾杆
低速变线指向不够精确=增加前防倾杆硬度
低速变线时需要更多的抓地力=减小前防倾杆硬度
低速转向时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增加后防倾杆硬度
低速转向时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减小后防倾杆硬度
弹簧
弹簧过软导致赛车响应不敏锐而难于控制=调硬前后轮弹簧(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赛车不安稳,“总体上(全局上)”缺乏抓地力=调软前后轮弹簧(轮胎耗损会相应减小)
总体上赛车转向不足(弯中无油无刹车、滑行的状态)=调硬后弹簧或调软前弹簧(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总体上赛车转向过度(弯中无油无刹车、滑行的状态)=调软后弹簧或调硬前弹簧(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慢速回弹/压缩阻尼
重量转移过快导致抓地力下降=前后轮略微的调硬(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重量转移过慢、赛车转向时不稳=前后轮略微的调软(轮胎耗损会相应减小)
赛车入弯及出弯时转向不足=调软前轮或调硬后轮(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赛车入弯及出弯时转向过度=调硬前轮或调软后轮(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快速回弹/压缩阻尼
在颠簸的赛道上,压到沙石及过颠簸路段轮胎缺乏附着力=前后轮略微的调软(轮胎耗损会相应减小)
颠簸时车身动态过大导致抓地力下降=前后轮略微的调硬(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颠簸时赛车转向不足=调软前轮或调硬后轮(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颠簸时赛车转向过度=调硬前轮或调软后轮(轮胎耗损会相应增加)
变速箱
1档为起步档,不是非常慢的弯角不用一档
2档为慢速弯角的主要档位
3档和4档为中速弯角的主要档位
5档和6档为高速弯角的主要档位
7档为急速档,在7档达到最高速度后行驶2-3秒到达刹车点为最佳,有超常直道时不应为此设置
PS:发动机转速超过峰值马力输出转速后产生的是制动力而不是驱动力,所以在变速箱调节的时候要注意弯中不要产生制动力,产生制动力是在入弯前的时候产生的,弯中的制动力是靠差速锁产生的。
调教中要结合使用(比如车辆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有多种原因,要解决它也有多种方法),同变速箱是一样的,要从赛道的整体去考虑,只能以更重要的弯道去调教(不是说别的弯道不重要),取舍是关键,至于取哪舍哪是你自己的方式了。好比赛道是以高速弯道为主,那调教就以高速弯道为主,同时兼顾一下低速弯道,反之亦然。
左转 左方向键
右转 右方向键
油门 上方向键
倒车 下方向键
进档 Shift
退档 左Ctrl
手煞车 空白键
飞速装置 右Ctrl
氮氧增压 Alt
摄影视角 C
向后看 L
进入赛事/商店 Enter
世界地图 M
阅读SMS Tab
黑名单 B
重置车辆 R
暂停 Esc
选单控制键
标记选单项目 上、下、左、右方向键
循环切换/移动滑杆 上、下、左、右方向键
选择/前往下个画面 ENTER或按滑鼠左键